新闻中心 | 部门简介 | 政策法规 | 教代会 | 荣誉奖励 | 楷模风采 | 健康指南 | 下载专区 | 联系我们
公 告
尚无内容。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楷模风采>>正文
喜报!张伯礼院士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2021-01-24 18:35   审核人:

 

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加群众性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第三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高校中只有两所上榜,我校张伯礼院士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经过层层评选,荣获全国示范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全校广大教职工要以张伯礼院士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榜样,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焕发工作热情,恪守职业道德,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而不懈奋斗!

 


    

                                                      

 

1.抗击新冠疫情,开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新模式

    张伯礼院士及其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将临床救治和科技攻关协同推进,探索形成了中医药全过程介入疫情救治的科技攻关机制,研究成果涵盖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新药创制和应急状态下科研模式创新,在全国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主要创新工作如下。

    1)首次完成多中心大样本新冠肺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明确中医证候特点和病因病机,支撑了临床指南,指引了治疗方向。项目组采用远程信息获取技术,在5个省市10家医院红区完成了1000余例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学调查,明确中医病名为“湿毒疫”,致病因素为湿毒,核心病机为湿毒壅肺、阻遏气机,病理特点可概括为“湿、毒、闭、虚”,为制定规范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2)创建了适应疫情救治的真实世界研究技术体系,开发了满足队列,回顾性对照,随机对照试验等多样化功能需求的新冠肺炎临床研究专用系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轻、中、重型和康复期研究顺利开展提供技术平台。首次建立了新冠肺炎临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集,对治疗新冠肺炎相关证据的综合评估和转化应用提供关键指标。

    3)首次总结了中医药对新冠肺炎临床疗效的特点和规律,有效指导了中医药全程介入,有针对性干预的科学施治。通过对不同分期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总结了中医对于轻症、普通型患者可以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临床症状,缩短核酸转阴时间,显著降低转为重症比例。对于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恢复期能够进一步促进肺部炎症吸收,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4)开拓了中医方舱医院,制定中医药为主的救治模式。制定了包括中药汤剂、配方颗粒、针灸、按摩、贴敷、耳穴、太极拳、八段锦等治疗方法的中医临床综合治疗方案。收治564例患者救治,实现0转重,0死亡的目标。经验推广到其他方舱,使方舱转重率降到2-5%,显著优于10%以上的公认标准。为完成“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总目标做出贡献。

    5)创建了应急状态下中药新药发现模式和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宣肺败毒颗粒并推广应用。针对新冠肺炎核心病机,建立“经典文献-组分筛选-药理评价-临床验证”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建立组分提取分离和质量传递关键技术,制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完成7批中试生产,成为天津首个获批治疗新冠肺炎的院制剂。

6)创建了应对突发疫情中医药介入模式,形成临床救治与科学研究协同攻关机制。在临床救治中,形成了“社区整群干预、方舱医院集中干预、定点医院辨证救治和康复驿站恢复期支持”各环节紧密衔接、功能明晰的序贯式、全过程中医药介入新发传染性疾病防治模式。建立了包括科研设计、编制程序、数据处理、信息动态分析、协调统筹等作用的后方技术支撑平台,有力保障了前线的战斗。

2.系统整理了张伯礼教授临床诊疗经验,提炼总结学术思想,形成特色诊疗经验,研制新型中成药

张伯礼教授年均门诊5000余人次,团队骨干成员江丰,作为张伯礼教授的学术传承人,带领团队中的本科、硕博士研究生随诊并整理相关资料,研究和传承劳模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注重传承,守正创新。在张伯礼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每周三次的跟师学习,深入、系统研究了张伯礼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整理了张伯礼教授临床病案近2000余例,近三年共发表临证经验学术论文16篇,并出版中医药相关书籍4部,涵盖了中西医临床指导、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养生防病科普等多个方面。除此之外,通过结合张伯礼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重点选择其擅长治疗的病种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形成了相应的特色临床诊疗方案,并于工作中实践应用。

1)总结了张伯礼教授主要学术思想

扶正思想,张伯礼教授扶正思想临床特点:1)以肾为本,调阴阳;2)以脾为基,调气血;3)以五脏平衡为用,调气机。重视调整人体之根本及其运动变化以扶助人体之正气。痰瘀思想,张伯礼教授提出痰瘀学说,认为瘀可生痰(湿水饮),痰(湿水饮)亦可生瘀,两者相生相伍,常胶结为患。临床应用提出“治痰不忘消瘀,治瘀不忘祛痰”的治疗法则。

中医处方行为学,张伯礼教授提出“中医处方行为学”,围绕中医处方行为研究来促进中医处方行为学的建立,1)中医处方行为理论化,积极整理、挖掘、研究,将中医处方行为系统化、理论化;2)中医处方行为规范化,以中医处方行为研究促进中医处方行为的规范化;3)中医处方行为数据化,以科学研究促进中医处方行为各环节的实验数据的完善,为中医处方行为学研究提供支撑。

   “湿痰浊饮类病”理念,张伯礼教授基于湿痰浊饮之间“同源异流”的病机特点,在临床中发现湿痰浊饮各病间不但证候表现相似,而且常相互转化、相互兼夹,同时或先后出现,难以以某一病来论治,因此提出了“湿痰浊饮类病”的新概念,发扬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一方面揭示了湿痰浊饮病的相同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另一方面明晰了各病间的主要差异,使得在临床中以“类病”的理念来执简驭繁,进一步彰显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2)总结特色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及路径

通过结合张伯礼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重点选择其擅长治疗的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迟脉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进行系统总结研究,形成了相应的特色临床诊疗方案,并于工作中实践应用,疗效满意。

3)研制特色院内制剂——养阴利咽茶

喉痹,相当于西医中的急慢性咽炎,临床中以咽部疼痛不适(灼热、干燥、异物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习惯的变化,其发病率明显增高,有着“十人九咽”的说法,是临床中的常见病,而张伯礼教授擅长治疗各种喉痹,疗效显著。团队以张伯礼教授临床治疗喉痹的常用方为基础,对其组成及剂型进行改进,进而创制了养阴利咽茶。其具有养阴利咽、生津润燥、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胃阴虚导致的急性和慢性咽炎,并且作为代茶饮服用方便,现已作为院内制剂使用,广受患者好评。

3.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同道分享和交流张伯礼教授工作室成果

为了将传承工作相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张伯礼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网站,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网站主页上可找到该网站的链接。网络系统建设与维护由医院网络中心和张伯礼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员共同完成。随着工作室成员对张伯礼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等方面的深入总结,已逐步把研究相对完整、成熟的继承工作成果(如典型医案、影像资料等)上传于工作室网站,形成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大学工会